暑期“三下乡”|文化根脉展自信,共绘民族同心圆
为全面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厚植师生爱党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长征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昌学院外国语学院组建“星火接力,丹心筑梦”实践团,近日奔赴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开展“文化根脉展自信,共绘民族同心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理论学习为先导,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助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青春担当。
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首先走进红军长征纪念馆。在泛黄的文献资料与锈迹斑斑的革命文物前,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代表轮流讲述长征路上的英雄故事 —— 从彝海结盟的民族团结佳话,到红军战士过草地时的生死坚守,一个个细节在耳畔回响。团队成员驻足凝视着馆内陈列的步枪、草鞋与战地日记,在历史实物与深情讲述的交织中,真切触摸到长征精神中“坚韧不拔、团结奋进”的深刻内涵。
随后,实践团在越西县陶家营村文化广场开展“手执团扇绘童心”活动。孩子们围坐在长条桌前,手执画笔在素白团扇上勾勒红色印记。团队成员俯身为孩子们调色、指导,同时轻声教读《七律・长征》等红色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朗朗童声与笔尖摩擦纸面的沙沙声相映成趣。当孩子们举着绘有红色图案的团扇欢呼时,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已随墨香浸润童心。
与此同时,另一组队员深入村落开展入户走访。他们踏着青石板路走进村民家中,围坐在火塘边与老人促膝长谈。队员们认真记录着村民口中的长征记忆,结合史料考证向村民宣讲:“正是凭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红军才在越西留下了‘军民鱼水情’的动人故事。”在一问一答间,长征的艰辛历程与辉煌成就如画卷般铺展,让这段峥嵘岁月在代代相传中愈发清晰。
本次“文化根脉展自信,共绘民族同心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开展,不仅为小朋友们搭建学习红色文化、传承长征精神的生动课堂,播下爱国爱党、赓续红色血脉的种子,还进一步凝聚群众力量,让长征精神与民族团结意识深入人心,增强团队成员对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为共绘民族同心圆,推动文化自信自强注入青春力量。(徐小婷、文金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