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糙的手掌轻抚画布上的琉璃瓦,七旬老人李金贤对着镜头整理衣襟,身后“天安门”的朱红城门庄严矗立。“这辈子总算‘到’过首都了!”快门按下的瞬间,老人眼底泛起泪光。7月22日至27日,湖南科技大学“湘中文心·清涟筑梦”团队在珠璜村开展银龄关怀行动,以天安门主题摄影、代际共舞、入户深谈三幕温情剧,为留守老人编织夕阳圆梦图。
“活了一辈子,就想看看天安门啥样。”大学生们巧妙设置北京天安门创意背景,为不便远行的村民们拍摄与首都地标的“同框照”。镜头前,村民们笑容绽放,倾诉着对首都的深切向往。珠璜村留守老人李金贤说道:“我七十岁了都没到天安门去过,搭帮你们拍了个照。”这方寸之间的创意,不仅圆了村民的心愿,更将朴素的家国情怀,悄然播撒进乡村日常的烟火气里。
暮色四合,文化广场上秧歌调与流行乐奇妙交融。志愿者们跟着音乐节拍,与十多位老年广场舞爱好者跳起了改编版的红色舞蹈。志愿者黄栋特意学了几段湖南民歌改编的舞蹈,“奶奶们教我们接地气的动作,我们把大学里学的编排技巧教给她们,一来二去就像一家人。”活动尾声,老人们紧握志愿者的手约定:“明年你们再来,咱们把这支舞跳到镇上的文艺汇演去!”
7月26日清晨,志愿者们兵分两路,走进独居老人的院落。一边洒扫庭除,一边倾听尘封的往事。问及生活所需,老人腼腆地吐露:“眼睛花了,想看报也看不清,要是有人能读给我听听就好了……”两天走访,团队记录下近百位老人的生活点滴。珠璜村支书助理廖卫伟感慨道:“这些孩子带来的不仅是欢笑,更是社会对老人实实在在的关怀。”
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情,正是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当青春俯身倾听土地的脉动,朝阳与晚霞便在同片天空交相辉映。
作者:钟乐怀、赵波